日期:2013-11-18 |
標題: |
綠島轉型休閒漁業 小琉球的泉州人後裔延續文化帶動觀光 |
消息內容: |
200多年前來自,屏東小琉球的泉州人後裔,為了追尋漁場,順著黑潮而來到台東綠島定居,並且在當地發展出,獨特的產業文化,然而現在隨著觀光客湧入,為綠島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,這些傳統漁業文化也漸漸凋零,為了兼顧經濟發展,與在地文化存續,台東縣政府委託學術單位,在當地進行文史調查工作,並且輔導轉型休閒漁業,讓很多人認識,綠島過去鮮為人知的文化層面。 老漁夫現場示範,用木頭支架將章魚像風箏一樣,撐開日曬的保存食物方式,或者用魷魚與鬼頭刀這些食材,製作成像客家菜包一樣的,傳統點心,讓許多外地遊客,對綠島的傳統漁業文化,有了更深刻的印象。 綠島漁民 李惠珠:「你們都說粿,我們鄉下人說嫁(諧音粿),說鹹包才好。」 民眾 蔡小姐:「去過綠島好幾次,但是這次又看到不一樣的面向,覺得他們那裡,除了是一個觀光地,也是一個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地方。」 綠島近年來已經成為,國內熱門的觀光景點,當地傳統漁業也漸漸被取代,義守大學接受台東縣政府委託,用了將近4年,調查當地的漁業發展,然而工作團隊在過程當中,也感受到傳統產業文化,日漸消逝的危機。 義守大學休閒管理學系主任 趙仁方:「如果說沒有作適當的轉換,這些文化也是會變成歷史,所以我們用另外一種方式,我們把它轉變成休閒漁業,讓消費者能夠去體驗,綠島休閒漁業的價值,以及漁業文化的內涵。」 經過工作團隊長時間的努力,除了將綠島漁業文化的,相關文史資料與老照片,陳列在鐵道藝術村之外,也已經在綠島,培訓出一群當地人,為遊客提供導覽解說與體驗,希望有助於綠島轉型休閒漁業。 原文出處:客家電視台 – 2013年11月16日 下午8:06 【徐榮駿 台東】 |